"
“股票掉称为什么?”这问题,问得太笼统了,也太实在了。估计不少刚入市的兄弟,看到账户里绿油油的一片,那叫一个心慌,就想找个明白人问问。其实,股票“掉称”,用我们行话讲,就是股价下跌。但这个“为什么”,背后门道可多了,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的。很多人以为是庄家在操纵,或者听风就是雨,什么“政策利空”,然后就盲目恐慌。我做这行这么多年,见过太多因为不懂而犯错的,也亲历过不少。
有时候,股票下跌,真不是因为公司出了什么大事,而是整个市场的“情绪”在作怪。就像一个人突然打了个喷嚏,周围的人跟着觉得鼻子痒,也忍不住打喷嚏一样,市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。如果前一天市场整体跌幅很大,或者有某个大家都关注的大票跌了,那种悲观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。大家本来手里拿着不错的股票,看到别人都在卖,自己心里也开始打鼓,担心自己持有的股票会跌得更惨,于是也跟着卖。这种羊群效应,很容易把本来只是一点小波澜的市场,推向一个更大的下跌通道。
举个例子,我记得前几年有个时期,某个大盘指数连续回调,好多人都觉得是不是经济要不行了,或者会有什么大宗商品价格要崩。实际上,很多公司本身经营得都挺好,业绩也在稳步增长,但就是因为市场整体的悲观情绪,大家都不敢买,都在往外跑,结果好公司也被迫低价甩卖。这种时候,你要是能顶住压力,反而还能捡到不少好货,但这需要极大的心理素质,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。
更何况,现在信息传播太快了,各种社交媒体、论坛,里面充斥着各种消息,真假难辨。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,或者一个看似有理有据的“分析”,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抛售。大家都在抢着“逃命”,谁还会去关心这股票本身到底怎么样?结果就是,正常的市场波动,被放大了无数倍。
当然,大部分时候,股票之所以会“掉称”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公司自身。只是这个“出问题”,有时候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,不是直接告诉你“公司要破产了”。更多时候,是那些“隐形杀手”在慢慢侵蚀公司的价值。比如,公司的营收增速开始放缓,或者利润率下降,本来大家以为它还能保持高速增长,结果发现增长的动力不足了。这种情况下,市场就会用脚投票,股价自然会下跌。
还有些公司,虽然短期业绩还不错,但仔细看它的财务报表,可能会发现一些猫腻。比如,应收账款大量增加,说明客户付款越来越慢,这可能预示着下游需求在萎缩;或者存货积压严重,产品卖不出去,这可能是生产出了问题,或者产品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了。这些细节,如果不是像我们这样长期关注,仔细研究报表,很容易就被光鲜的财报数字给蒙蔽了。
我曾经就踩过一个雷,那是一家做电子元件的公司,当时业绩挺好,也正好赶上行业风口,股价一路飙升。但后来我仔细查了它的年报,发现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,占了它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,而这家客户在报告期末,给这家电子元件公司的付款,竟然拖延了非常长的时间。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,一个大客户都开始拖欠货款了,这说明它自身的经营也可能出现了问题。虽然当时股价还在涨,但我还是把股票减持了。没过多久,那个客户真的出了大问题,连带着这家电子元件公司也受到了很大影响,股价大幅下跌。这就是基本面看不见却致命的打击。
除了市场情绪和公司自身的问题,更宏观的因素也对股票价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。比如,国家出台了新的产业政策,或者加息了,亦或是国际贸易关系发生了变化,这些都可能对整个股市造成冲击。当宏观经济环境不好,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大家对未来预期悲观,那么即使是那些经营良好的公司,股价也很难独善其身。
我记得前些年,因为全球金融危机,很多国家的股市都出现了大幅下跌。当时,很多优质公司的股票,市盈率都被打到了非常低的水平。因为大家都在担心整个经济会不会彻底崩溃,手里有钱的都在观望,或者去投资那些更安全的资产,比如黄金或者债券。这种时候,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池子,里面水少了,船(股票)自然就往下沉了。
而且,不同行业的股票,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敏感度也不一样。比如,房地产、汽车、旅游这些行业,通常受经济周期影响更大。经济好的时候,大家消费能力强,这些行业的股票就容易涨;经济不好的时候,这些行业就更容易受到冲击。而像一些必需消费品、医疗保健这些行业,即使经济不好,人们的消费需求也相对稳定,所以这些行业的股票,抗跌性可能会强一些。
有时候,股票“掉称”,纯粹是因为之前涨得太离谱了,估值已经远远脱离了它的基本面。大家一窝蜂地追高,把股票价格推到了一个不合理的水平。这种情况下,一旦市场出现一点点负面消息,或者有机构开始兑现利润,就会引发大规模的抛售,股价很容易出现跳水。这就像吹气球,吹得越大,一旦破了,那声音也越大,威力也越大。
我见过不少例子,有些科技股,因为概念新,被炒作得天花乱坠,市盈率高达几百倍甚至上千倍。你去看它的财务报表,可能还在亏损,或者利润非常微薄,但是资本市场就是喜欢讲故事。结果呢?一旦这个故事讲不下去了,或者有新的更好的故事出现了,之前被过度追捧的股票,就会迎来残酷的“估值回归”。
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某个股票的涨幅很大,很容易心动,觉得“别人都赚钱了,我也要上”。但实际上,真正聪明的投资者,会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,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。当一个股票涨得太快,你反而应该提高警惕,去看看它值不值这个价。如果估值已经很高了,即使公司本身不错,我也不会轻易去追高,而是会等它回调到合理区间再考虑。
当然,股市里还有一种情况,那就是“黑天鹅”。这些都是一些完全无法预测的、突发的重大事件,它们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。比如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或者一个国家的政治动荡,甚至是一些自然灾害,都可能导致股市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下跌。
回想一下2020年初的疫情,那段时间,全球股市都经历了一场浩劫。很多公司,包括一些看起来很稳健的公司,股价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。当时,大家对疫情的未知性,对经济会受到多大影响,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,市场充满了恐慌。股票“掉称”的原因,在那段时间,就是“疫情”这两个字。
这种“黑天鹅”事件,你根本没办法提前预判,也无法去规避。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一定的现金,或者投资一些抗风险能力强的资产,做好心理准备,一旦发生,不要慌乱。等市场稳定下来,很多被错杀的好股票,反而会成为投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