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说到风范是什么意思,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名人的气质,或者某个时代的风格。在我这些年做品牌策划、接触不同类型企业和创业者的时候,发现这个词,尤其是在商业语境下,被理解得有些…嗯,不够落地。大家常常把它和“高端”、“大气”、“上档次”之类的词混为一谈,觉得是那种遥不可及的、纯粹是外在的东西。但其实,真正能打动人、能让品牌长久立足的风范,远不止于此。
我一直觉得,风范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,它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散发。就像一个老木匠,几十年磨一把刀,刀锋的锐利、握柄的顺手,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。这股子“手艺”和“态度”,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,这就是一种风范。在商业世界里,这个“手艺”和“态度”就体现在企业的核心价值、产品打磨的细节、服务客户的方式,以及对待市场竞争的原则上。
举个例子,我曾经为一个做高端定制家具的品牌做过咨询。他们老板是个很有意思的人,对木材的纹理、榫卯结构的精巧、甚至每一颗螺丝的材质都有近乎偏执的要求。他总是说,“细节是魔鬼,但也是神。” 第一次去他们厂,我看到的是一尘不染的工坊,每一样工具都摆放得井井有条,工人们的脸上虽然有汗水,但眼神里是对自己工作的专注和自豪。这跟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些所谓“高端”品牌,只是堆砌昂贵材料、搞些虚头巴脑的设计,完全是两个境界。他们的风范,就体现在那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以及这种追求如何渗透到每一个环节。
更进一步说,风范还包含了企业的“精神内核”。它不是宣传语里的漂亮话,而是你真正相信什么,并为之付诸行动。比如,有些企业,即便规模不大,但他们对客户的承诺说到做到,即使出了问题,也勇于承担并积极解决,这种负责任的态度,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风范。相反,有些公司,表面上光鲜亮丽,出了事就推诿扯皮,那种“不负责任”的痕迹,即便被公关压下去,也会像一根刺一样,让人感觉不到任何正面的风范。
那么,如何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的风范呢?在我看来,这是个系统工程,绝不能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。首先,要从源头抓起,也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。这些价值观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要真正融入到日常经营和决策之中。我们公司,虽然是个相对年轻的品牌策划机构,但从创立之初,我们就强调“真诚沟通”、“结果导向”和“伙伴式合作”。这意味着,在和客户沟通时,我们不会为了迎合而夸大其词,而是会基于事实和专业判断,提出我们认为最适合的方案,即使这个方案可能不是客户最想听到的。在项目推进中,我们会把项目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同步给客户,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想起来。这些看似“笨拙”的做法,恰恰是我们在塑造自己的风范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在为一个客户做市场调研。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对客户非常不利但却非常关键的信息,是我们前期没有预料到的。按照一些“速成”的套路,也许会选择性忽略,或者包装一下。但我们团队一致认为,如果不明说,对客户的长期发展是极大的损害,也辜负了客户对我们的信任。最终,我们花了很大力气,把这个信息以最清晰、最有建设性的方式呈现给客户,并提出了应对建议。虽然当时客户听到这个消息并不高兴,但事后,他们非常感谢我们的坦诚和专业。这件事情,在我看来,就是我们企业风范的一次生动体现。
所以,风范的实践,就是把那些“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”的事情,变成日常的习惯。比如,对员工的培训,不仅仅是技能培训,更包括企业文化的熏陶,让他们理解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。再比如,在处理竞争对手时,我们提倡的是“君子之争”,我们可能会分析他们的优势和劣势,但绝不会去散布不实信息或者进行恶意诋毁。这种“正派”的竞争方式,也是一种风范。
当然,建立和维持风范,在当下这个变化极快的市场环境中,也是充满了挑战。尤其是一些创业公司,可能为了快速获得市场份额,或者为了融资,会承受巨大的压力,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。我见过一些曾经很有潜力的创业项目,在发展的过程中,为了所谓的“规模效应”,逐渐丢失了最初的“初心”,把之前那些最打动人的特质给磨没了。这是一种非常可惜的现象。
比如说,很多互联网产品,早期可能因为其简洁高效的设计、或者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而赢得了一批忠实用户。但随着用户量增长,为了“满足”更多用户、或者为了实现某些商业变现模式,产品设计变得臃肿、功能堆砌,用户体验反而下降了。这种“膨胀”和“变形”,可以说是对品牌风范的侵蚀。
我认为,这里的关键在于“坚守”。在压力之下,仍然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原则和对品质的追求。这需要领导者有足够的定力和远见。有时候,宁可慢一点,也要把事情做对。就像做一道菜,你可以选择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做出来,也可以选择用最精细的火候和最考究的食材,把这道菜做得令人回味无穷。后者,才能真正形成持久的风范。
一个品牌的风范,最终体现在“人”身上。这里的“人”,包括了企业的员工,也包括了他们的客户,甚至合作伙伴。我们公司在组建团队时,除了看重专业能力,也非常看重一个人的“人品”和“态度”。我们希望找到那些真正热爱自己工作,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。我们相信,只有热爱,才能产生对细节的关注;只有付出,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。这些,都是风范的载体。
我一直觉得,一个真正有风范的企业,即便在不景气的时候,也不会刻薄对待自己的员工,不会随意裁员。他们会想办法和员工一起度过难关。同样,在面对客户时,即便客户的要求有些苛刻,他们也会努力去理解和满足,而不是简单地拒绝。这种“厚道”和“担当”,是风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它不是一种策略,而是一种本能。
我经常跟团队说,我们不仅仅是在做策划,我们是在帮助客户构建他们的风范。这意味着,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业务,理解他们的愿景,然后用我们的专业,去帮助他们把那些潜藏在内部的、有价值的东西,转化为外在可感知、可信赖的品牌形象。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打磨、不断验证的过程。没有捷径,只有真心实意地去做。
总而言之,风范是什么意思?它是一种长期的、由内而外养成的气质,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精神特质。它不是靠宣传堆砌出来的,而是通过每一个产品、每一次服务、每一个决策,点滴积累而成。它关乎企业的价值观,关乎对品质的追求,关乎对责任的担当,关乎对人的尊重。一个拥有真正风范的企业,即使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,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生命力,赢得长久的尊重和信任。
我坚信,对于我们做品牌策略的人来说,理解和帮助客户建立他们的风范,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。因为,只有具备了这种独特而强大的风范,一个品牌才能真正地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,并持续发展下去。